夏天說來就來。
五月上旬,春天還沒來得及坐熱屁股,攝氏三十二度的高溫即已鋪天蓋地。走在街上,你可能邊喊熱,邊盤算著下一餐到底該吃什麼才能刺激已經快悶壞的胃口。最好來個,聞起來辛香,吃起來微辣,可以大口扒飯的小菜。
「可以吃的辣油」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
「辣油還有不能吃的嗎?」你可能想問。其實這是「食べるラー油」,2010年在日本引爆超高人氣的食材。相較於一般辣油,「可以吃的辣油」味道溫和,沒有數滴就能讓你拼命喝水的辣勁,但用料豐富、口感酥脆,本身就是一道配飯配麵皆宜的料理。於是辣油不再只是加在煎餃沾醬裡、淋在拉麵上的配角,而是得以當作菜餚享用的「可以吃的辣油」。
「可以吃的辣油」最早是由「桃屋」掀起熱潮,同類商品隨後出籠,與辣油沾上邊的各式食品亦接著大賣,漢堡、洋芋片、泡麵、肉包皆有辣油口味供君選擇。在家D.I.Y.「可以吃的辣油」也成為時興話題,款款食譜應景地出現在各式媒體上。那麼,書店裡出現「可以吃的辣油」專書也不令人意外,我就買了一本竹内ひろみ所著「具だくさん“食べるラー油"の作り方・食べ方」(「料多實在,可以吃的辣油作法與用法」),十九種辣油食譜真是看得我益發興致勃勃、益發想動手試做一番。
那麼,以下是一份完整的食譜:
材料:沙拉油100ml、麻油50ml、韓國產辣椒粉15g、韓國辣醬20g、醬油2匙、油炸蒜片10g、油炸洋蔥片10g(如果懶得自己炸蒜片、洋蔥片,又買不到現成品,就用油蔥酥代替吧!)、榨菜10g、蝦米10g、白芝麻10g、辣椒1支、薑1片、蔥綠10公分。
步驟:
1. 將蝦米及榨菜切碎,但不要切得太碎以保留口感。
2. 取一只大鐵碗或鍋子,放入切碎的蝦米及榨菜、辣椒粉、白芝麻,加1匙麻油攪拌均勻。
3. 再取一只鍋子,放入沙拉油、麻油、辣椒、蔥綠、及薑片,用小火爆香約兩分鐘,直到出現香味,即取出辣椒、蔥綠及薑片。
4. 剩餘的油繼續用大火加熱,直到冒煙為止。
5. 將熱油到入2.的混和物裡,攪拌均勻,並加入醬油及韓國辣醬調味。
6. 放涼後,加入油炸蒜片及油炸洋蔥片拌勻,即大功告成。放在密封罐裡,可以保存一個月,記得要冷藏喔!
「可以吃的辣油」是保存得當即可久放的食材,隨時隨地都能為你的日常飲食增色加味。一碗熱騰騰的白飯澆上些許「可以吃的辣油」,就是令人筷子動不停的一餐,甘甜的米飯與鹹香的辣油真是最佳拍檔,酥脆的大蒜片、洋蔥片與榨菜和著鬆軟的白飯一起送進嘴巴,除了香還是香!「可以吃的辣油」也能運用於麵類料理,拌麵、湯麵、炒麵皆合適。當然還有其他千變萬化的應用,涼拌豆腐、白斬雞、火鍋、螞蟻上樹,「可以吃的辣油」都能派上用場。
讓你的冰箱裡多一罐「可以吃的辣油」吧!在家自製的成就感與變化多端的美味會讓它成為你廚房裡的新寵。
文字、攝影:Liz
本文同步發表於Bios Monthly線上生活雜誌
2 則留言:
從一開始看到這篇文章時就很想試試看辣油的味道了
現在回台灣終於可以買到了
開心:D
真的很好吃又很好用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