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走出廚房,江振誠談創作核心-八角哲學特展


廚師是藝術家嗎?

如果你問泰菜權威David Thompson這個問題,他大概會說他只是一介廚子(cook)。烹調食物的人都能被稱作cook,揮汗炒菜的母親們,炸薯條的速食店員工,米其林三星餐廳裡負責削馬鈴薯皮的小伙子-那是二十年前的江振誠。

在英文裡,chefcook高一層級。先不論設計菜單、挑選食材、控制成本、訓練人才等職務內容,在抽象的內涵上,chef必須表現某種創作性,他的料理就是他的作品,有其創意發想與個人哲學(註)。於是,cook餵飽人們的肚子,chef進一步誘發人們的情感或啟動人們的思考。 如今的江振誠,當然已成為一位chef了。

Chef創作,食客品嚐,但不能囫圇吞棗,否則將浪費chef的腸枯思竭。這個層次的吃飯,已經具備美學賞析、豐富心靈的意義,也就是吃飽撐著還行有餘力。藝術,不也就是那些吃飽撐著的事情?

那麼,江振誠是藝術家嗎?

註:這樣的定義,乃依循現代西方fine dining強調廚師個人哲學的脈絡,未必符合某些強調傳統、歷史的菜系,如義大利菜、泰國菜、中國菜。在此我不想涉入新派、舊派烹飪的討論,為免爭議,本文討論的脈絡就是「新派」的西方fine dining

創作不是神來一筆,而有跡可尋


「我希望能在料理以外,真正談到創作的核心。」江振誠在「八角哲學特展」的開幕記者會後這麼說。

為了新書《八角哲學》(Octaphilosophy)的全球發行,江振誠展開為期五個月、橫跨二十一個城市的世界巡迴,台灣作為其家鄉以及巡迴首站,規模最為盛大,「八角哲學特展」也應運而生。江振誠擔任策展人,特邀八位在台灣深具代表性的創作者跨刀參與展覽,包括建築師簡學義、陶藝師朱芳毅、精於版畫的藝術創作者楊忠銘、花藝家凌宗湧、視覺藝術家鄒駿昇、平面設計師聶永真和方序中、創立物外設計的工業設計雙人組楊格與廖宜賢,分別對應構築八角哲學的八個元素:純粹(pure)、鹽(salt)、工藝(artisan)、南法(south)、質(texture)、獨特(unique)、憶(memory)、風土(terroir)。

江振誠與八位創作者合影,由左至右:方序中、聶永真、簡學義、
鄒駿昇、凌宗湧的代理人、楊忠銘、楊格、廖宜賢、朱芳毅。
圖片提供:Octaphilosophy

這不是江振誠第一次舉辦「跨界」的活動,在二〇一四年十一月、RAW開幕前夕,江振誠就策展過「台灣味論壇」()。本次的八角哲學特展,更加個人、更加江振誠,想探討的議題卻更形而上、更沒有邊界。他想深究「創作」這件事,究竟每位創作者的創作脈絡是什麼?


對江振誠而言,八角哲學是他的思考模式與靈感來源,他的每一次創作,都會重複出現這八個元素。若你讀過他的個人自傳《初心》,他就在書中提到八角哲學誕生的緣由。那是他構思Restaurant ANDRÉ的期間,他反覆思考,當他從法國回到亞洲,他將如何透過料理告訴別人他是誰?於是他回顧二十年來做過的料理,以及所有他喜歡的物件,發現其中重疊的部份,因而歸納出八角哲學的八個元素。

「我們總覺得,每一次創作都是信手拈來,都是經驗與天份,我們卻很少有機會回頭看每個創作過程的脈絡。八角哲學是我所有創作的起點,而不是我需要旅行,我需要看不一樣的東西,才會有靈感。」


一般人以為靈感虛無飄渺,以為創作總欠那神來一筆,江振誠卻不如此認為。他是一個必須時常創作的創意工作者,他得直搗創作的核心,才能在創新的壓力中持續產出內容。八角哲學就是他研發料理的架構,純粹(pure)、鹽(salt)、工藝(artisan)、南法(south)、質(texture)、獨特(unique)、憶(memory)、風土(terroir),背後分別代表更具體的意涵:簡單(simplicity)、風味(flavor)、技藝(craft)、情感(emotion)、架構(structure)、原創(originality)、想像(imagination)、個性(character)。在這架構之下,創作不會漫無方向;而就算依循同一架構,隨著人生開展,其個人偏好也會有所不同,創作也因此不會頑固僵化,而得與時俱進。

創作沒有跨界,都在同一界


藉由本次特展,八角哲學也不只是一套料理的法則,而得進一步向外延伸。八位創作者接獲相同的命題:在不打開書的情況下,用八角哲學的其中一個元素設計《八角哲學》一書的書封。八款書封,展現八種人格,最終又回歸八角哲學本身。借用其中一位創作者、建築師簡學義的話,好像太陽光被折射出七彩霓虹,最終又聚集回白光。




很多人會將本次特展視為跨界合作,江振誠卻認為,創作都在同一界。「在每一個創作的過程裡,前面百分之九十是一樣的:接收訊息、製作、表達,只有在最後百分之十才具體化為一幅畫、一個雕塑品、一道料理。我想要讓大家看到,創作是沒有界線的,沒有所謂的跨界,我們在同一界,只是最後百分之十的不同。」

創作可以有千姿百態,卻又殊途同歸。當江振誠運用八角哲學探求靈感時,他一定很好奇,其他創作者如何發掘靈感?創作可以歸納出更上位的原則嗎?創作的本質又是什麼?

對於觀看者,從一位創作者的作品逆向推導其創作過程,也是有趣的解謎遊戲。他能拆解創作者的意念嗎?他能受到何等啟發?他會因此開始創作嗎?

江振誠就希望,八角哲學特展的觀眾能感受生活美學,接收到創作者的訊息。「我們在現代,太少去花時間做一件事情,什麼事情都要快,」他感嘆道,「我希望八角哲學提供一個思考的框架,這個框架以外的留白,是讓我們去反芻。所以我不希望把他做得很滿,而是讓大家有空間靜下來思考,創作不只是創作,物件不只是物件,而是他背後想要傳達的訊息。」

「我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人」


江振誠是不是一位藝術家?

總有人不喜歡將廚師比附援引為藝術家,因為飲食具有不耐久性與實用性,往往不被認為與音樂、文學、戲劇等形式的藝術具備同等地位。「廚師的任務就是好好做菜。」這樣的說法並不罕見。

如果粗淺地用藝術社會學來分析,當一道料理承載了廚師的思想與哲學,品嚐者若欲得其真味,不僅須用感官體驗,還須用腦袋理解,而因此被賦予某種偉大性、崇高性時,廚師產出的作品或許得被認為是一種藝術。畢竟,藝術都是人為認定的,在當下如此吹捧高端烹飪的時代,料理技藝不無可能在藝術場域的權力競逐競逐中勝出,而取得藝術的正當性。

圖片提供:Octaphilosophy

說到底,這都關乎廚師地位變遷的辯論。現時,廚師越來越常走出廚房,成為明星,成為意見領袖,發揮更廣泛的影響力;然而,廚師不待在廚房做菜,是否本末倒置?於是你會看到二種立場的衝突,一方認為廚師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世界不缺廚師來拯救;另一方認為,廚師太重要了,畢竟人一天要吃三餐,而從飲食出發,廚師可以施展的影響力,不僅更切身相關,也更無遠弗屆。

江振誠顯然認為,廚師可以談更多料理之外的事。

Cookchefartist,這些身分並不衝突,端由觀看者如何解讀。在設計料理時,江振誠往往是創作的句點;這回,他成為創作的開端,拋磚引玉,讓大家理解他的創意思考模式,進而反思自身的創意思考模式為何。

讓我們一起來觀賞八位創作者的作品。

1.      質(Texture/ 時間的痕跡/ 工業設計師 廖宜賢、楊格(物外設計ystudio

廖宜賢、楊格想表現時間的肌理,因此選用五片黃銅,或土埋、或浸海水、或火燒,留下痕跡,但不過是客觀的存在,還需使用者私密的解讀,才能完成屬於自己的故事。





2.      純粹(Pure/ 微觀的盡頭/ 建築師 簡學義(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

簡與繁其實是一體兩面,純粹絕對可以衍生出無限豐富,純粹之境,通往探索宇宙的盡頭。簡學義用八種材料的二十個三角形,與二種大小各十個的梯形,組合成長方形的書封,而這些幾何積木,其實可以排列組合出38.64兆兆個組合,簡單之源,無限繁盛。



3.      南法(South/ 在花開以前/ 花藝家 凌宗湧(CN Flower設計總監暨創辦人)

凌宗湧認為南法是孕育江振誠的地方,因此以種子為發想,打造了一個大自然的搖籃,象徵正在萌芽的狀態。



4.      鹽(Salt/ & /陶藝家 朱芳毅(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專任講師)

「鹽,在人生活中,為不可或缺的材料;在陶瓷裡,是原料,更是一種古老的釉藥。我企圖在土、火、鹽、釉、器的相互關係裡開啟許多個對話框。所以,在土與鹽之間,火讓兩者相互有了痕跡;而鹽,也讓火與釉之間,產生了共熔關係;而釉,更是鹽與器之間最有力的證據。

在此次的創作上,主要的想法就是為『八角』蓋一座窯(鹽燒窯);以書本即是作品、書封亦為雕塑窯體且引伸為容器的概念,來呈現書與書封的必然性,如同容器承裝食材的密切關係。」



5.      工藝(Artisan/ 散佚的時光/ 藝術創作者 楊忠銘(324版畫工作室負責人)

拆解工藝二字,意指以繁複的工序慢慢趨近藝術的境界。楊忠銘認為,十年是學習技藝的門檻,他想再現這十年,藉用古籍「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意涵,用版畫重現他工作室的八角窗。他用印版畫的原版製作了書封,並同時呈現製作版畫的三階段:畫、刻、印,散落四周的木屑則都是他散佚的時光,一刀一鑿都是他的工序。





6.      風土(Terroir/ 記憶中的味道/平面設計師 方序中(究方社JOEFANGSTUDIO負責人)

江振誠邀請自己的母親為新書寫序,因此讓方序中聯想到媽媽的味道,腦中浮現孩子隔著花窗窺看母親做菜的畫面。鐵架、窗戶、紗窗,故事一層一層揭開,最後抵達八角哲學。




7.      憶(Memory/ 樹鵝/視覺藝術家 鄒駿昇(吉日工作室藝術總監)

「在中古世紀,人們曾經相信鵝是從樹上長出來的,牠們在樹上結果,並垂掛著成長。

在純樸慢活的年代,我們從未擔心過食安問題,人和自然維持某種和諧的平衡關係。

在記憶中,小時候最喜歡在週末和家人聚在一起用餐,因為那是忙碌了一個禮拜後最輕鬆的時刻,而滿桌佳餚裡面,母親總會為我夾上一塊肉,沾點醬油便送往嘴裡,那是從樹上摘下來的鵝肉。」




8.      獨特(Unique/ Place/ 平面設計師 聶永真(永真急制workshop負責人)

「沒有東西是缺乏獨特的,除非它被放錯了位置,而這機率有時高得離奇。

我們的所在,雕塑了我們的此時現在。」

因此,聶永真直接把書的環境、位置展現出來,凸顯書的獨特性。






同場加映:荷蘭設計師Camiel Weijenberg的限量書殼

Camiel Weijenberg的辦公室就在Restaurant ANDRÉ的同條街上,江振誠不時會找他串門子,也找他做許多重要設計。RAW的空間Camiel Weijenberg的得獎作品,這次為了《八角哲學》,Camiel Weijenberg用台灣竹設計了八層書殼,層層逼近書的核心,打開則需東西南北四方協力,巧妙精心。




展覽日期|2016/5/06()-5/12()
展覽時間|1000-2000
展覽地點|華山 1914 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 1 號)
交通資訊|捷運忠孝新生站 2 號出口(板南線)

參觀費用|免費參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