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8日 星期三

廚師版星光大道-MasterChef



如果你愛吃,又愛看選秀節目,那麼你非得收看MasterChef不可。

近十年來,類似American Idol之明星選秀節目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電視上,許多國家都有自己的選秀節目,而選秀的主角也不只是會唱歌跳舞而已。 MasterChef就是一個素人參賽者競逐名廚寶座的廚師選秀節目,最早是由英國的BBC製作播放,其後澳洲的FremantleMedia起而效之而製作了MasterChef Australia,美國的Fox並進而參考澳洲版本而推出了MasterChef US。此外,英國與澳洲並各自以小朋友或名廚發展出分支節目,如英國的Celebrity MasterChefMasterChef: The ProfessionalsJunior MasterChef;澳洲也有Celebrity MasterChef AustraliaJunior MasterChef Australia。而除了英、澳、美三國以外,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顯示,尚有其他23個國家製作當地版本的MasterChef,影響力橫跨數個大陸。

如同一般選秀節目,這些上電視的素人廚師能迅速累積名氣,知名度大開的結果也往往為其夢想中的餐飲事業先闢了一條康莊大道,出書、上節目、開餐廳者所在多有,MasterChef真可謂廚師版的星光大道。

台灣的觀眾目前在Star World也能看到MasterChef,除了於今年八月甫播映完畢的MasterChef Australia 2,緊接著登場的MasterChef US 2亦正熱映中。

MasterChef Australia

MasterChef Australia的三位評審兼主持人(由左至右):Gary Mehigan、
George Calombaris、Matt Preston

雖然我的MasterChef初體驗是獻給了Junior MasterChef Australia,然而讓我徹徹底底地沈淪著迷於素人廚師之比賽競技非MasterChef Australia 2莫屬。澳洲版的第二季MasterChef2010年的節目,於20116月飄洋過海到台灣,仍維持一週播出六天的形式,其內容分別為神祕箱挑戰、神祕箱挑戰落敗者之淘汰賽、免死金牌對決、團體賽、團體賽落敗隊伍之淘汰賽及廚神課程,優勝者可獲得一紙食譜出版合約與十萬澳幣的獎金。幾乎天天播出的MasterChef Australia 2,使人定時黏在電視機前的功力可不是蓋的,只要我在家而時間又允許,我絕對準時收看,一集都不想錯過。

整個節目高潮迭起固然是MasterChef Australia 2廣受歡迎之重要原因,但我個人認為其最能讓人豎起大拇指的地方在於全面性地提昇了澳洲之飲食形象,並藉由海外放送使全世界了解澳洲之餐飲環境。關於這點我們後面再詳細談。

另外,關於參賽者之角色塑造,MasterChef Australia 2亦成功地為參賽者打造出鮮明的個性,看到這個人就能聯想到他做的菜,而每位參賽者都多多少少有其可愛或令人佩服之處,讓觀眾藉以認同並進而想守護素人廚師於節目中的成長與進步,「看著他長大」。

MasterChef Australia 2的參賽者們


來談談節目的靈魂-參賽者吧。關於參賽者的背景,只要不是職業廚師都能來比賽,但令我驚訝的是該季節目的24位正式參賽者裡,居然有4位具有法律背景:3位律師(AdamClairePeter)、1位法律系學生(Sharnee)!這對我來說真是振奮人心的鼓勵!同樣是念法律出身而對於飲食懷抱熱情的我,看到這些律師同袍不惜放棄社會認同的身分地位而追尋餐飲夢想,不禁感到熱血沸騰。更令人開心的是,最終獲得第二季澳洲廚神榮冠者,正是其中一位律師參賽者Adam Liaw

Adam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父親是馬來西亞華僑,母親是新加坡英裔,他在澳洲求學長大,其後曾到香港工作,而在參加MasterChef之前,他是華特迪士尼公司日本分公司的inhouse lawyer,在東京住了六年,也因此他的料理不時帶有些許東洋色彩。Adam在廚房裡總是冷靜沉著,其料理風格亦隨著比賽進程益見細膩,並且有時亦能發揮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創作出打破既有窠臼的菜餚。贏得廚神頭銜後,Adam之食譜”Two Asian Kitchens已於20114月出版,而其亦計劃於2012年初開設居酒屋風格餐館

Adam於今年四月出的食譜書


還有另一位人物值得介紹,她是我心目中真正的廚神─Marion GrasbyMarion之料理總是充滿巧思與創造力,而受其泰國母親之影響,Marion亦擅長運用各式東南亞香料而創作出滋味豐富的料理。MarionMasterChef Australia 2裡算是彗星一般的存在,她是唯一一位於免死金牌戰中打敗名廚(Frank Camorra)而獲得免死金牌的參賽者,並曾成功複製英國「肥鴨餐廳」主廚Heston Blumenthal的名菜”Sound of the Sea”,而被Heston讚譽「我很希望她來我餐廳工作」;Marion亦獲得廣大觀眾的支持,在一項由news.com.au主持之問卷調查中,有38%之受訪民眾認為Marion會贏得澳洲廚神頭銜。也因此,看到Marion因為沙嗲醬而落敗並僅僅獲得第九位之名次,實在是令所有人震驚不已,受矚目程度甚至躍上澳洲的頭版新聞。

Marion Grasby


不過,聰慧如Marion並不會就此認輸,事實上她現在的發展可能比Adam還要令人羨慕。除了成立自己的網站Marion’s Kitchenfacebook粉絲團,Marion亦已於20117月出版食譜”Marion: Recipes and stories from a hungry cook” ,而最威風的莫過於她還以自己為名出了一系列調理包!這一系列名為Marion’s Kitchen Food Range的簡易調理包以泰國料理為基礎,讓消費者只要購買主食材並利用調理包內的調味料就能輕鬆在家複製紅咖哩、綠咖哩或沙嗲等經典泰國菜。推出印有自己大頭照的調理包,這完全就是名廚行逕了呀!

第二季的MasterChef Australia剛在台灣播完,而第三季的MasterChef Australia亦已於201187日在澳洲播畢(在搜尋資料的過程中我也不小心看到第三季的冠軍是誰了……),在澳洲緊接著登場的是第二季的Junior MasterChef Australia。除了澳洲的朋友已經先睹為快,台灣的觀眾也只能繼續引頸期盼了!

MasterChef US

MasterChef US的三位評審兼主持人(由左至右):Gordon Ramsay、
Joe Bastianich、Graham Elliot

我只能說,美國人把MasterChef做小了。

相較於澳洲MasterChef一週播出六天,不斷邀請餐飲界重量級人物作為客座嘉賓,甚至將節目拉至倫敦、巴黎拍攝,美國版的MasterChef顯得寒酸單調許多,幾乎每集都只能看到Gordon RamsayJoe BastianichGraham Elliot的苦瓜臭臉,而鮮少看到其他歐美餐飲名人上節目;參賽者的水準亦較澳洲版低落不少,當我看到第一季的冠軍Whitney Millers用慘兮兮的buttermilk fried chickenaka煎雞排)贏得比賽時,我差點想關電視走人;而第二季的38 位正式參賽者中亦缺乏才華洋溢的天生廚師,光看其菜色組合與擺盤就知道功力不足,讓人提不起品嚐的興致。

MasterChef US第一屆冠軍Whitney Miller

此外,於觀賞過澳洲版後再看美國版MasterChef,還有一點令人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在於美國版刻意營造的對立氣氛。雖然不像Hell’s Kitchen那樣誇張地髒話齊飛,但也有許多參賽者間彼此仇視的對話,評審也表現出尖酸刻薄的模樣,讓我常常在看節目的時候心都揪在一起,而我不懂這一切和做菜有什麼關係。如果你是從最初二集的百人選秀開始看,你會發現有許多人用荒謬又可笑的方式試圖吸引評審的注意(唱歌跳舞、放鞭炮、人體壽司、跪求大哭),他們會告訴你他多麼熱切地希望自己能進入比賽,而真的進入比賽的參賽者又彼此攻訐,撂狠話耍手段,醜態盡現。這就是美國所謂「積極進取」的自由競爭文化,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充斥著虛張聲勢的表演,而對料理的講究以及飲食能帶給人的感官愉悅反而不那麼重要。

所以我說美國人把MasterChef做小了。喔,還有,Gordon Ramsay這個英國佬是製作人之一。

既然我對於美國版MasterChef砲聲隆隆,為何我仍然每周日晚間八點打開電視準時收看呢?

飲食節目在台灣

身處台灣的電視觀眾,如果想看飲食節目,一定常在緯來日本台、國興日本台、TLC旅遊生活頻道以及重返台灣市場不久的Star World間流連忘返。你很早就體認到,想觀賞優質的飲食節目,惟有外國製作才能符合你的要求。

雖然 我不喜歡MasterChef US之呈現方式與其背後的美式價值觀,但我不得不承認其仍具有相當高的娛樂效果;而MasterChef Australia令我目不轉睛已如上述。當然,其他日本台或是旅遊生活頻道的美食節目也時常能滿足我愛吃的欲望。

反觀台灣,飲食節目不是偏重美食情報介紹,如非凡大探索、食尚玩家,就是鎖定婆婆媽媽的烹飪節目,如冰冰好料理、料理美食王。你可能認為型男大主廚有玩一些烹飪競技的花樣,也捧紅了阿基師、詹姆士等人,但看過料理東西軍的人就知道,型男大主廚實在太陽春、太小兒科了。美食節目不是找幾個不懂吃的主持人插科打諢,或是讓廚師到螢光幕前示範幾道料理,就大功告成了。美食節目能夠做得有深度又不失娛樂性,若再把格局放大,甚至能成為宣揚一國飲食文化之最佳管道。


MasterChef Australia就是最好的例子。澳洲版的MasterChef時常邀請澳洲餐飲界的大人物上節目客座,不論是出題、和參賽者對決、教課或當評審,除了大大增加其本身之螢光幕曝光率,亦使海外觀眾得以認識澳洲有哪些好餐廳和好廚師;而主持人經常在節目中提到的「高帽子餐廳」,則是澳洲的餐廳評鑑指南「Good Food Guide」,相較於米其林用星星作為評分標準,Good Food Guide則是用廚師的高帽子取代星星,三頂帽子就等同於米其林三星一般神聖,這也為不熟悉澳洲餐飲界的觀眾上了一課。而正因為澳洲有如此完整且具公信力的餐廳評鑑制度,廚師及其餐廳得以建立穩定的名聲,廚師再也不是沒有名字的藏鏡人,而是受尊敬的專業人士。這些名廚上電視為節目拉抬聲勢,媒體亦得使名廚之威望傳得更遠更亮,魚幫水、水幫魚,兩相幫襯之加乘效果就是將澳洲的餐飲文化推廣到MasterChef Australia有播放的地方(根據維基百科之資料,共34個國家),包括台灣。


常給MasterChef Australia之參賽者出難題的甜點奇才Adriano Zumbo


MasterChef Australia來到倫敦,Jamie Oliver為
Callum和Jonathan上了一堂廚神課


台灣電視圈正面臨製作經費低落的困境,知名製作人詹仁雄日前於媒體上大聲疾呼曾引起諸多關注。我不是電視圈中人,我也沒有資格在這裡大放厥詞,只是身為一個愛看電視又愛吃的觀眾,我衷心希望能看到台灣在地的精緻美食節目,除了富有娛樂性,更能將台灣飲食之美麗與豐富傳達給所有收視觀眾,而如此的宣傳效果將不僅僅限於台灣。

我們需要廚師版的星光大道。

也許有一天,竄紅的素人明星不是因為唱歌唱得棒,而是因為做菜做得呱呱叫。

圖片來源:12345678910

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心有戚戚焉~我是在看澳洲版播出時迷上Masterchef的,接下來看美國版真的是非常失望啊,Hell's Kitchen一個就夠了還來個複製版@@

Liz 高琹雯 提到...

是啊!希望能快點看到Masterchef Australia 3!

匿名 提到...

MasterChef Australia真的是太有氣質! 每個參賽者雖然都是業餘,但是都實在感受出對料理的熱愛,而且就算努力做出來的料理不被評審青睞,他們也只是虛心地接受指教,告訴自己需要再更多努力精進,不會私下罵評審,也不會跟其他參賽者勾心鬥角,整個節目觀賞起來舒服極了~

我也喜歡看Top Chef Master,可能因為參賽者都已經在行業中展露一些頭角,所以都還滿尊重對手的,有時還會互相幫忙,雖然有時作秀的氣味飄出,但至少不是髒話漫天或是莫名其妙。

Top Chef就比較drama一些了,我看第二季的時候也是不小心在搜尋時就知道誰是最後冠軍,所以在比賽過程我看到要氣炸了,後來我上網看評論,美國的觀眾都說這是他們有史以來看過最名不符實的一季...

總之,這些外國製作的節目,真的不會讓人只是坐在電視機前面,放空地操作著遙控器來打發時間而已。

Liz 高琹雯 提到...

是啊,這些節目不僅有娛樂效果,也多多少少有一些啟發性。我只看過一集Top Chef Master吧,沒看過Top Chef,但美國媒體常常報導這個節目的新聞。而我是真的很喜歡MasterChef Australia,台灣自從第二季後就沒有引進新節目,真的很可惜,MasterChef Australia已經要做第五季了,也有好多spin-offs(明年初要播的是MasterChef Professional),感覺都很精采,希望台灣能趕快引進新內容。

匿名 提到...

Hihi你好
想請問網路上哪裡可以看MasterChef Australia呢?
因為家裡沒裝第四台 以前在朋友家有看過
網路上都只有找到MasterChef US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